当前位置:首页 > 认知行为实验平台 > 虚拟仿真经典心理学实验项目 > 虚拟仿真经典社会心理学服从实验

虚拟仿真经典社会心理学服从实验我要操作

  

一、实验背景

  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Milgram)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的。这项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
  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的4.5美元的价格招聘到40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平均年龄在25—50岁之间。实验者告诉被试,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二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惩罚。事实上,研究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即总是让实验助手作为学生,让真正的被试作为教师。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的假被试和当教师的真被试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加电击,而且要加大强度:从15V的“轻微”到450V的“致命”电击。(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会事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V的电击作为体验。)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假被试)会表演出呻岭、叫喊、怒骂,并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教师(真被试)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研究结果发现:在权威人士的命令下,有65%的被试将实验进行到底,即施加了最高强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证明了: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们会背叛自己一直以来遵守的道德规范,听从权威人士去伤害无辜的人。

二、实验目的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研究,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必修之课,他的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人类某些社会本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人认为该实验的过程对被试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使被试对自己的人格和信仰产生怀疑,这种伤害会长期影响被试的生活,有违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道德规范。因此该实验在真实情境下无法开展,限制了学生对实验价值的深入探讨。
  本该实验将服从实验的流程制作成虚拟动画,学习者能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实施整个实验流程,可有效避免惩罚、欺骗、消极情绪等对真实被试可能造成的伤害,从而解决在真实实验中备受争议的伦理问题。

三、实验流程

  实验开始后,界面中各人物的上方会出现对话框用以介绍该实验的背景资料,点击对话框,情节则进入下一阶段。在实验过程中,你需要严格按照米尔格拉姆的原始实验的程序,对虚拟被试下达指令,并按照原实验的结果,预测被试可能的反应。若指令下达错误或反应预测错误,则界面会给出提示;完全正确,则实验顺利完成。

四、结果与讨论

结果:
  记录操作者选择 “正确”或“错误”。
讨论:
  1.被试招募广告上为什么要隐瞒真实实验目的?
  2.哪些因素会影响被试的服从行为?

五、参考文献

  Milgram, S.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4), 371.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8866     邮箱:psy-keyan@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