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拟现实实验平台 > 基于虚拟极端环境的心理研究 > 基于虚拟极地环境的极端环境心理健康研究

基于虚拟极地环境的极端环境心理健康研究我要操作

一、实验背景

  极端恶劣的环境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个体认知失调、情绪波动等阻碍极地工作的心理状态的出现。极地的恶劣环境和队员日常生活差距很大,一般的地面练习和准备无法应对在实地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偏差和问题。而极地考察的巨大投资导致这样的影响会对极地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和损失。
  真实的极端恶劣情境的构建和创造成本高昂耗费资金和空间,更重要的是极端环境会对被试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而虚拟仿真技术则为动态研究极端恶劣环境中个体的心理健康变化规律创造了可能性。在队员去真实的极端恶劣环境工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对他们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诊断。探究极端恶劣环境的改变与认知能力损伤、心理状态变化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心理干预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更高效安全的解决实地队员在此类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实验目的

  低温酷寒、冰封雪盖的极地气候极端恶劣,不尽白昼和漫漫极夜交替出现,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挑战。本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造极端生动的南极雪地场景,来考察被试在恶劣环境中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指导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越冬,心理专家深入探究南极不同寻常的生理和心理波动周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并且为类似的极端化罕见的场景中的个体行为和心理的探究提供参照,具有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实验流程

  进入虚拟极地场景体验学习界面,点击鼠标右键可以拖动界面并会使你拥有360度视角全场景3D体验。使用键盘的“↑”、“↓”、“←”、“→”来控制移动的方向(如图1所示),用鼠标和键盘可以寻找不同的视角(如图2所示)。


图1 虚拟仿真极地场景图


图2 虚拟仿真极地场景图的视角变换操作图

四、讨论

  1. 虚拟场景的声音和雪花效果能否更好地引发操作者的沉浸感?
  2. 不同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为例)信息的呈现是否能同等程度的增加真实感?
  3. 根据实际操作体验,极地环境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差距?以及可能造成的怎样的生理心理变化?

五、参考文献

  1. 闫巩固, & 叶芊. (2009). 极地环境中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7(1), 227-232.
  2. 张翼, & 庄惟敏. (2012). 极地条件下的心理需求研究与环境设计——以中国南极考察站为例. 住区, (4), 130-13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8866     邮箱:psy-keyan@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