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验简介
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ITS)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工具,旨在量化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信任程度。信任作为社会互动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个体的合作意愿、亲密关系建立及社会适应能力。该量表通过标准化评估,为心理咨询、组织管理、教育干预等场景提供科学依据。
量表结构
ITS通常包含多个条目,围绕以下四个核心维度设计:
一般信任:对他人普遍可信赖程度的整体判断(如"大多数人是诚实的")。
信任的具体情境:针对不同人际关系(如陌生人、同事、家人)的信任差异。
对他人意图的评估:判断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否善意或恶意。
依赖性:在互动中是否愿意依赖他人并相信其会履行承诺。
评分方式
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完全不同意,5分=完全同意),总分越高表明人际信任水平越高。
使用场景
心理咨询:识别社交障碍患者的信任缺失问题。
组织管理:评估团队合作中的信任基础,优化沟通机制。
教育干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同伴信任关系。
学术研究:探索信任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操作便捷(自评形式)、适应性强(可跨文化调整)、应用场景多元。
局限性:自评结果易受主观认知偏差影响;复杂信任情境(如情感依赖)可能未被完全覆盖。
二、测验维度介绍
ITS从多角度解析人际信任的核心要素:
1.一般信任
定义:对陌生人或群体的普遍信任感。
典型表现:相信"大多数人会遵守规则""社会整体是公平的"。
2.情境信任
定义:在特定关系中(如职场、家庭)的信任差异。
典型表现:对同事的信任高于对陌生人的信任。
3.意图评估
定义:对他人行为动机的判断。
典型表现:认为"他人的帮助是出于善意"或"他人可能别有目的"。
4.依赖性
定义:在合作中是否愿意承担风险并依赖他人。
典型表现:愿意托付重要任务给他人,且不过度监督。
三、测验维度例题
以下为各维度的代表性题目及评分逻辑:
一般信任:"我认为大多数人本质上是诚实的。"
情境信任:"我愿意相信同事会公平地对待我。"
意图评估:"当陌生人主动帮助我时,我会怀疑他们的动机。"
依赖性:"我担心他人无法完成我托付的任务。"
四、案例报告
受试者信息
性别年龄:男性,28岁
职业背景:初创公司项目经理,团队协作频繁但效率低下
主诉:常因不信任团队成员而过度干预工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评估过程
受试者完成20题版ITS自评,结果显示:
一般信任:12/25分(低信任倾向,认为"社会充满欺骗")。
情境信任:8/25分(对同事信任度极低,如"同事可能故意拖延进度")。
意图评估:10/25分(常怀疑他人动机,如"他人帮助是为了讨好领导")。
依赖性:6/25分(拒绝委派任务,坚持亲力亲为)。
总分:36/100分(显著低于平均信任水平)。
五、案例结果分析
信任水平解读
总分36分(参考标准:<50分为低信任水平):表明受试者存在广泛的人际信任缺失,可能影响团队协作与职业发展。
分维度薄弱点
情境信任得分最低,需重点改善职场信任关系。
依赖性得分极低,反映控制欲过强,导致团队效率下降。
干预建议
1.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CBT):挑战"他人不可信"的自动化思维,替换为客观证据支持的信念。
信任重建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团队合作场景,逐步降低防御心理。
2.职场支持:
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成员间的透明沟通与目标共识。
分阶段授权:从低风险任务开始,培养委派与监督的平衡能力。
3.自我反思工具:
记录信任相关事件:分析哪些情境的怀疑有事实依据,哪些属于过度推断。
通过人际信任量表的系统评估,个体与管理者可精准定位信任障碍的根源,制定针对性改善策略。量表的多维设计不仅揭示信任缺失的表象,更深入剖析其心理与社会动因,为健康人际关系的构建提供科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