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远程心理测验平台 > 创造性思维虚拟仿真实验

创造性思维虚拟仿真实验我要操作

一、实验简介

创造性思维虚拟仿真实验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打造的创新型实验课程。该实验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构建了高度逼真的实验场景,突破了传统实验在时间、空间和资源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沉浸式地学习和实践创造性思维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创新项目流程,学生将系统地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为未来从事创新设计、产品研发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概念与理论体系,掌握观察法、访谈法等创造性思维研究方法的运用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用户旅程图、用户画像等工具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C - BOX 等方法激发创新灵感,掌握智能硬件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的应用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中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活动。

三、实验内容

(一)导论模块

导论部分作为实验的开篇,系统地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开发理念。为学生构建起对创造性思维的整体认知框架,引导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在创新实践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对后续实验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法与访谈法模块

观察法模块中,学生将在虚拟场景中学习如何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通过对虚拟用户行为的细致观察,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访谈法模块则模拟真实的访谈场景,学生需要设计访谈提纲,与虚拟用户进行交流,获取用户的需求、想法和意见,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用户旅程图与用户画像模块

在用户旅程图模块,学生要基于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的数据,梳理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完整体验流程,绘制出用户旅程图,直观呈现用户的需求变化和痛点问题。用户画像模块中,学生将整合用户的各种信息,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画像,深入理解目标用户的特征和需求,为后续的创新设计提供依据。

(四)头脑风暴与 C - BOX 模块

头脑风暴模块设置了虚拟的创意讨论场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提出各种新颖独特的想法。C - BOX(创意组合箱)模块则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工具,学生通过对不同创意元素的随机组合与重新排列,激发新的创意灵感,拓展思维边界。

(五)智能硬件模块

智能硬件模块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智能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造性思维应用于智能硬件的设计与开发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智能硬件的功能、外观等进行创新设计,探索创造性思维与智能硬件融合的创新路径。

四、讨论

1. 探讨在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时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分析用户旅程图和用户画像对创新设计的指导作用。

3. 分享在头脑风暴和 C - BOX 模块中产生创意的方法和体会。

4. 交流智能硬件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创新点和可行性。

五、参考文献

[1] 奥斯本.《创造性想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爱德华・德・博诺.《六顶思考帽》. 新华出版社,2016.

[3]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 中信出版社,201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6836     邮箱:psy-lab@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