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成果转化平台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学生本基项目 > 积极刻板印象

积极刻板印象项目视频

一、理论基础

积极刻板印象指个体对社会目标在主观上持有的有利信念,直接或间接暗含其在特定领域的优势性。其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观念运动加工” 理论认为行为表征激活会引发个体从事同样行为的倾向;另一方面,“压力窒息效应假说” 指出,当个体接触到所属群体的积极刻板印象,且实际自我与期望自我差距大无法达到时,压力增加会导致行为表现下降。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个体自我概念分为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集体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重要性的评价和感受,强调集体价值、他人尊重及集体给予自我的价值。已有研究表明集体自尊可调节因刻板印象产生的压力,领域认同低的个体在积极刻板印象条件下表现更差。

二、研究假设

集体自尊对积极刻板印象与任务表现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具体为:对于高集体自尊的个体,启动积极刻板印象后的任务表现更好;对于低集体自尊的个体,启动积极刻板印象后的任务表现更差。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一:男性被试

● 被试情况:招募男性大学生70名,有效数据63份,平均年龄20.25岁,分为启动组30人、对照组33人。

● 实验材料与程序:启动材料为自编 “男性数学能力更强” 的虚假新闻,测量工具包括集体自尊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主观数学能力测量、数学能力测验。

研究结果:

● 高集体自尊:启动积极刻板印象无明显影响

● 低集体自尊:启动积极刻板印象后表现更好

(二)研究二:女性被试

被试情况:招募女性大学生71名,有效数据68份,平均年龄20.04岁,分为启动组36人、对照组32人。

实验材料与程序:启动材料为 “女性语言能力更强” 的虚假新闻,测量工具包括集体自尊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主观英语能力测量、英语能力测验。

研究结果

● 集体自尊调节作用不显著。

● 有低集体自尊个体启动后成绩更差的趋势

四、讨论

(一)结果矛盾原因

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作为弱势群体面临更高能力要求和评价压力,引发评价焦虑导致表现下降;研究二测验难度更大,压力可能更强,符合压力窒息效应假说;积极刻板印象内容不同(数学 vs 语言);线上与线下实验方式的干扰。

(二)男性/女性作用机制

男性作用机制:低集体自尊男性启动后发现可从内群体身份获好处,任务表现上升;高集体自尊男性早已接受并习惯积极刻板印象,故无显著影响。

女性作用机制:低集体自尊女性感知到群体评价时,因评价焦虑任务表现下降;高集体自尊女性可能未受明显影响。

>

五、研究意义与局限

研究意义:探究了个人因素(集体自尊)在积极刻板印象产生不同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发现了集体自尊的调节作用;同时选取男女性被试,提示了可能与性别有关的调节作用。

研究局限:两次测验内容不同(数学 vs 英语),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实验结论未得到重复实验的验证,可靠性和可推广性有待探究。

六、项目视频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6836     邮箱:psy-lab@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