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成果转化平台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学生本基项目 > 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亲子冲突的关系

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亲子冲突的关系项目视频

一、研究背景

心理控制是指父母对子女认知、情感和亲子依恋进行干扰和操纵的教养行为,可分为心理层面(影响子女信念、情绪等心理世界,如引发内疚感)和行为层面(干涉子女行为,如爱的撤回)。归因风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归因偏向,与亲子冲突应对方式相关,且受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阶段,父母心理控制可能与自主性发展产生更强烈冲突。

二、研究目的

该研究聚焦大学生群体,深入探究父母心理控制与亲子冲突的关系,以及归因风格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旨在揭示大学生家庭中亲子互动的内在机制,为改善亲子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研究设计包含三项研究。研究一采用半结构式访谈,选取15名平均年龄20岁的大学生(1男14女),围绕父母心理控制情景编制访谈提纲,通过NVivo11.0进行资料分析,经登录、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存在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区别,且行为层面控制更易引发亲子冲突,如 “改变行为” 情景中 “引发冲突可能性较大” 涉及31个参考点,远多于 “影响心理状态” 情景的8个。

研究二进行问卷修订,分两批次招募30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84份(144男140女,18-22岁),基于研究一访谈结果修订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删除兼具心理和行为层面特征的题目,形成两维度问卷。经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和效标效度分析,最终确定12条目问卷,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各6题,总Cronbach’s α为0.921,与亲子冲突程度显著正相关,具有良好信效度。

研究三探讨归因风格的中介作用,合并研究二样本,使用修订后的父母心理控制问卷、Seligman编制并经刘永芳修订的归因风格问卷、方晓义和董奇修订的亲子冲突量表进行测量。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显示无明显偏差,额外变量分析表明不同年级和性别在亲子冲突、父母心理控制及归因风格上存在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各层面与亲子冲突正相关,与归因风格负相关,归因风格与亲子冲突负相关。中介效应分析使用Process模型4,控制年级、性别、家乡所在地,结果显示归因风格在父母心理控制与亲子冲突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控制均通过归因风格影响亲子冲突。

四、研究结论

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存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区分,行为层面更易引发冲突,归因风格起中介作用。这是因为大学生阶段父母可能更多采用心理层面控制替代行为控制,而归因风格影响个体对冲突的归因方式。研究具有理论创新,提出心理控制新层面,揭示中介机制,也有应用价值,为亲子冲突预防干预提供依据。但存在样本局限于大学生、推广性有限等不足,未来可从父母角度入手、采用纵向研究或增大样本量。

五、项目视频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6836     邮箱:psy-lab@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