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课程教学平台 > 《实验心理学》 > 游戏训练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游戏训练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我要操作

一、实验简介

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探索游戏训练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关联至关重要。本实验软件聚焦这一热点研究课题,通过高真实度的虚拟仿真技术,完整地模拟 ERP(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的操作流程。学生通过操作此软件,能直观且深入地了解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传统的 ERP 实验需专业设备与复杂环境,对场地、设备要求高且成本不菲,而该软件打破这些限制,以模拟形式让学生在常规教学环境中就能接触到高水准的实验流程,为心理学教学与研究注入新活力,极大提升学生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解深度。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软件模拟 ERP 实验流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具体目标包括:让学生熟练掌握 ERP 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规范,理解如何通过脑电信号分析来研究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依据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三、实验内容

(一)背景介绍

在该模块中,系统详细阐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特点,同时,介绍 ERP 实验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说明将其引入游戏训练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意义,让参与者全面了解实验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为后续实验操作和理解实验结果做好铺垫。此外,该模块还详细介绍了研究中用到的GO/NOGO任务分析原理以及实验设计解析。

(二)实验操作

首先,从适龄儿童群体中招募实验参与者,并对其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初步评估。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模拟 ERP 实验的软件环境下,按照既定的游戏训练方案,进行不同类型、时长和频率的游戏训练;对照组儿童则进行常规活动或接触无训练目的的游戏。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软件内置的 ERP 记录设备,实时采集儿童在游戏训练过程中的脑电信号,同时利用行为观察系统记录儿童的游戏行为表现,如反应速度、决策过程、遵守游戏规则情况等,全方位收集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关的数据。

该模块真实模拟被试从进入脑电实验室的全部流程,包括操作区的登记、洗涤区的头发清洗、物品准备区的导电膏配备、实验暗间的头皮电极阻抗调整等步骤。

首先,被试进入操作区,完成信息登记。主试打开刺激电脑和采集电脑,并设置相关文件路径。

然后,被试进入洗涤区,完成头发清洗,以及吹风机吹干头发的流程。

之后,主试在需要在物品准备区完成磨砂膏、导电膏的配置,为后续的步骤做好充足准备。

在主试准备完毕,并且确认被试的头发已被完全吹干之后,被试可以进入暗室佩戴电极帽。随后,主试为电极帽的电极注射导电膏,直至所有目标电极的阻抗符合实验要求。之后,主试退出暗室,实验正式开始。

(三)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 ERP 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处理。对于 ERP 数据,分析不同游戏训练条件下儿童脑电成分(如 P300、N2 等)的变化,探究游戏训练对儿童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对于行为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自我控制能力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分析游戏训练类型、时长、频率等因素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多维度数据分析结果,深入挖掘游戏训练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规律和特点。

(四)实验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游戏训练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游戏训练在提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效果差异,确定游戏训练的最佳时长和频率,揭示游戏训练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行为表现规律。同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针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具体游戏训练方案和教育建议,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实践的发展。

四、讨论

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如儿童的个体差异、家庭环境、实验环境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后续研究中控制这些因素。

2. 如何将游戏训练融入学校课程和家庭教育中。

3. 该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五、参考文献

[1] 陈会昌.《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进展》. 心理科学,2018 (03): 567 - 573.

[2] 周欣,黄瑾.《游戏与儿童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六、游客账号登陆信息

点击下方的“我要操作”按钮,进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管理系统",使用以下的游客账号可以浏览并下载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

游客账号:guest

账号密码:BNU#guest^2024

请注意,资源管理系统下的虚拟仿真软件仅供个人体验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6836     邮箱:psy-lab@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