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简介
该软件支持玩家以任意视角对密室进行观察,并支持放大缩小相应道具,进行线索寻找。当玩家触发关键道具时,即可显示当前道具名称、功能以及相应的线索提示。系统提供道具栏,为用户清晰展示当前已获得的道具。
该逃脱密室的关键为应用催眠相关理论,并根据理论完成相应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理论:
1)易被催眠者的特征。不同的人对催眠的接受程度不同,易被催眠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2)催眠过程。催眠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让外界干扰减少到最小;催眠师要求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如想象中的风景、表的滴答声等,催眠师使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时的感受和体验;被试慢慢进入催眠状态。
3)催眠的应用。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学(减轻疼痛)、运动(强化体能)、心理治疗(减少焦虑恐惧)等方面。
4)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改变。精神活性药物是指那些通过影响大脑而改变个体心境和意识状态的化学物质,他们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密室逃脱的形式,让参与者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催眠理论的核心知识与应用技巧。具体而言,要求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识别游戏人物表现出的焦虑症状,依据催眠理论制定个性化的催眠方案,并成功实施催眠操作,帮助游戏人物缓解焦虑情绪。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操作,使参与者能够将抽象的催眠理论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在压力情境下冷静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在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实践,或在相关领域应用催眠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场景
游戏开始前有一个情景提示界面,左下角有提示语:“这是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呀!这里有个人,或许他知道些什么……”,在画面中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开始游戏。
进入游戏后,游戏场景为一个正方体的房间,共五个部分,分别为起始场景(正面墙壁)、场景左面(左面墙壁)、场景背面(背面墙壁)、场景右面(右面墙壁)、场景顶部(天花板);房间内有陈设物品,墙壁上会有绘制的图形或悬挂的物体。在场景内可进行场景间切换、视角切换。

游戏过程中收集到的道具会存放到背包中,点击屏幕右上角的背包按钮可以展开背包列表,列表中会显示已收集的道具。

(二)部分实验流程揭秘(防止剧透)
任务目标:对游戏人物进行催眠,帮助他缓解焦虑,完成催眠过程即通关。
点击墙上图画的右上角将画撕下,画后面藏了一个催眠师的面具,点击后戴上面具,此时画面左下角会出现这个面具,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始终显示,表示具有催眠师的身份。

点击墙上红色按钮,每点击一次天花板上的风扇会转动45度,切换至天花板可以进行查看;点击单次次数可看到被风扇挡住的钥匙,点击收入背包内。

拖拽钥匙打开上层柜子,得到“大脑扫描仪”。

四、讨论
1. 分析在虚拟场景中实施催眠操作与现实场景的差异。
2. 探讨针对不同性格、心理状态的对象,应如何调整催眠方案。
五、游客账号登陆信息
点击下方的“我要操作”按钮,进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管理系统",使用以下的游客账号可以浏览并下载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
游客账号:guest
账号密码:BNU#guest^2024
请注意,资源管理系统下的虚拟仿真软件仅供个人体验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