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简介
该软件以经典的双耳分听实验为基础,创新性地将衰减理论和负启动效应融入到密室逃脱的虚拟场景设计中。双耳分听原理揭示了人类对不同听觉信息的处理方式,而衰减理论和负启动效应则进一步阐释了注意的选择功能和信息处理的干扰机制。参与者在软件营造的沉浸式密室环境中,需要通过对双耳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并克服干扰,运用这些心理学理论解开谜题、实现逃脱。这种将抽象理论与趣味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参与者深入理解注意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游戏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学概念或理论包括:
1).注意的选择性理论
a) 过滤器理论: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因此信息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经过的是过滤机制,即只能让一部分信息通过。
b) 衰减理论:双耳分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得到了加工。1960年,格雷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进行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部分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c) 后期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会受到充分分析再进入选择或者过滤装置,即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2).负启动效应
负启动现象揭示了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复杂作用。负启动是指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有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解密软件,帮助参与者深入理解双耳分听原理、衰减理论和负启动效应,掌握注意的选择功能。具体而言,让参与者在密室逃脱的任务情境中,学会运用双耳分听原理分辨不同耳朵接收的信息,理解衰减理论中注意对信息的过滤和衰减过程,以及负启动效应如何影响后续信息处理。通过完成一系列基于这些理论设计的谜题,培养参与者在复杂信息环境下筛选关键信息、排除干扰的能力,提升用户对人类注意机制的认知水平,并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注意力相关问题。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场景
实验场景为一个正方体的房间,由房间四面墙壁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起始场景(正面墙壁)、场景左面(左面墙壁)、场景背面(背面墙壁)、场景右面(右面墙壁);房间内有陈设物品,墙壁上会有绘制的图形或悬挂的物体。在场景内可进行场景间切换、视角切换。

点击场景中有交互的物体可对物体进行放大,切换到放大视角;点击屏幕下方箭头即可返回上一场景。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道具会存放到背包中,点击屏幕右上角的背包按钮可以展开背包列表,列表中会显示已收集的道具。
(二)部分实验流程揭秘(防止剧透)
任务目标:通过探索房间获取线索,正确补全大门上的单词,打开大门。
移动场景左面墙上的三个字母块,可以获得被其遮挡住的三把钥匙,分别为“钥匙C”、“钥匙N”、“钥匙T”,点击收入背包内;墙上两个拼图块,点击收入背包内。

点击场景右面柜子,拉近视角,用钥匙打开对应的抽屉,每个抽屉里有一个拼图块,点击收入背包中,得到“拼图块C”、“拼图块N”、“拼图块T”。

将从场景左面获得的两个拼图块放置在墙上两个较小的凹槽内,将密码提示放置在左端。中间较大凹槽用来放抽屉内获得的拼图块,放置之后会得到输出结果,即密码,密码在场景右面的电脑里使用。

四、讨论
1. 如何将实验中的发现应用于解释日常注意力现象,如在嘈杂环境中听清对话、多任务处理时的注意分配等。
2. 探讨实验中设置的声音干扰类型和任务难度对理解注意机制的影响,思考如何优化软件设计以更清晰地呈现理论原理。
3. 在面对复杂声音信息任务时,如何灵活运用三大理论解决问题,分享各自的策略和经验。
五、游客账号登陆信息
点击下方的“我要操作”按钮,进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管理系统",使用以下的游客账号可以浏览并下载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
游客账号:guest
账号密码:BNU#guest^2024
请注意,资源管理系统下的虚拟仿真软件仅供个人体验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